让孩子自然的成长从道德经,让孩子在自然中成长
《道德经》第六十五章陪读手记
作品简介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《老子》《五千言》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为其时诸子所共仰,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(李耳)所撰写,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。
老子告诉我们在静到极点后,要动起来,以后则会生生不息。这也如同儒家《大学》中修身养性的过程“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”是同一个路线,只是表达不同而已。第盈满则亏 世人常因贪心不足而陷入对完美的追求而不能自拔,往往不能得偿所愿。
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,慢慢澄清?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,慢慢显出生机?保持这个“道”的人不会自满。正因为他从不自满,所以能够去故更新。【自解】 古之善为道者,微妙玄通,深不可识。
做事、工作、生活,懂点《道德经》中的智慧
《道德经》与佛经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,佛经几乎不管世间法的谋略,只关注最根本的智慧,提倡看破世间虚幻的一切,不去在乎。这在解脱层面很好,必须这样,但你只要不是躲在山洞里不见人,还要 在红尘中做事、工作和生活,就要多懂一些《道德经》中的智慧。不要嫌它世故。
一,老子讲:“缓而图之,则大利;急而成之,则大害”。这句话意思就是说,缓慢地做事,可以获利。急于求成,获得的将会是一场灾害。老子 一位学僧问禅师:“以我的资质开悟需要多少年”?禅师说:“十年”。学生问:“那我要是加倍苦修呢”?禅师说:“20年”。
在《道德经》中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哲学体系,从初始的静待时机,到过程中的策略布局,再到最后的坚持到底,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我们用心体会和实践。它的智慧,经过时间的沉淀,不仅没有过时,反而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芒,为我们的生活和决策提供了无穷的智慧源泉。
但老子采用逆向思维,他认为,“大道废,有仁义 ;智慧出,有大伪;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纷乱,有忠臣。 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” 老子认为,仁义、孝慈、忠义恰恰是社会风气坏的表现。是大道被破坏的表现。 不争 老子曰:“唯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心态平和是工作与生活的基石,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,与人相处和谐。阅读《道德经》,仿佛在心灵深处得到洗礼和滋养,使我们对道德的理解更为深刻。在现代社会,道德的光芒有时被忽视。